由于全局gc会导致消息有些时延,想问一下,我们把emqx服务的参数global_gc_interval设置为disable,还会有别的内存回收机制吗,会导致内存一直居高不下吗。假如有别的回收机制会是怎样执行的。

image

有别的机制,如果没有 bug,就不会居高不下。

别的机制是:erlang 虚拟机的 gc 机制。大概

Erlang 虚拟机(BEAM)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垃圾回收机制,这与它的并发编程模型密切相关:

  1. 按进程独立回收 Erlang 中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堆空间,每个进程的 GC 是独立进行的。这意味着:
  • 单个进程 GC 时不会影响其他进程的执行
  • GC 暂停时间很短,因为只需要处理单个进程的小堆空间
  • 非常适合并发程序,避免了全局 GC 带来的长时间暂停
  1. 分代垃圾回收 BEAM 采用两代垃圾回收:
  • 年轻代: 存放新分配的对象
  • 老年代: 存放经过多次 GC 存活的对象 新生代采用复制算法,老年代采用标记-整理算法。
  1. 引用计数和即时回收
  • 某些数据类型(如大型二进制对象)使用引用计数
  • 当引用计数为 0 时立即回收
  • 这种即时回收机制可以更快释放内存
  1. 增量式标记-清除 对于大型进程,BEAM 会采用增量式标记-清除算法:
  • GC 过程分成多个小步骤
  • 每个步骤执行时间很短
  • 步骤之间允许进程继续执行
  • 这样可以把 GC 的开销分散到更长的时间周期内
  1. 内存分配策略
  • 小对象直接在进程堆上分配
  • 大对象(通常>64字节)在共享堆上分配
  • 使用内存池和预分配机制提高分配效率
  1. GC 触发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触发条件:
  • 进程堆空间达到某个阈值
  • 显式调用 garbage_collect/0
  • 系统检测到内存压力
  • 进程接收大消息时

这种 GC 机制的主要优势:

  • 非常适合并发程序
  • GC 暂停时间短且可预测
  • 内存使用效率高
  • 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友好

需要注意的限制:

  • 进程间可能出现内存碎片
  • 对于长期运行的进程需要合理控制堆大小
  • 共享堆的管理相对复杂

这种独特的 GC 机制是 Erlang 实现高并发、高可用性的重要基础之一。

主要就是第 6 点中的触发的时机,是自动的。所以emqx 就设置了一下每 15m 就可以全局 gc 一下的开关。

好的,非常感谢